感動下一代的有機芋頭
農產品與農友
2點
2025/10/23

圖 / 文 里仁
在台中外埔的田間,有一片讓人動容的有機芋頭田。
這裡的芋頭不是靠化肥長大,而是用三代人的信念與汗水呵護出來的。
一場「不計較得失」的土地修行
芋頭能種得出有機的嗎?
面對「產量少、人工多」的挑戰,大多農友在計算成本後,早早放棄。
畢竟,種有機芋頭既耗時又費工,實在不划算。
但在台中外埔,卻有一戶農家,三代以來仍心甘情願地堅持有機種植。
早年,在阿公賴阿金的遠見下,他自發拒絕使用農藥化肥,用最親近土地的方式照顧芋頭。
雖然收入不高,阿公卻始終堅持做下去!

夜巡頭燈 最溫暖的光
種有機芋頭,該如何防治病蟲害?
答案只有一個:勤勞!非常勤勞!
檳榔心芋頭雖屬水生植物,但並非整年泡在水裡。
在濕熱氣候中,最怕「軟腐病」蔓延,一旦感染,將無藥可救。
因此農友常利用夜間氣溫較低時進行灌溉,以降低病害風險。
另一大挑戰是水生植物都怕的「福壽螺」,可是連慣行農田都難防治!
牠們愛吃芋頭小苗,所以即使能芋頭苗能躲過一劫,長成高挺莖葉,又會遇母螺夜間在此產卵。
為防蟲害,農友們常頂著頭燈巡田,一邊撿福壽螺、一邊剝除卵塊,再順手抓斜紋夜盜蟲。
想偷懶?幾乎不可能。因為要種出有機芋頭,唯有用心與汗水。

世代傳承 延續善待大地的心
第二代的賴顧苹,原在地政事務所任職。
一次次看著年邁的父親仍在田間堅守有機信念,讓他萌生了回鄉的念頭。
他笑說:「看老爸這麼辛苦,產量又不高,一開始真的很排斥。後來漸漸理解他對土地的執著,最後決定接下這份使命。」

接任第二棒後,賴顧苹更加愛惜土地!
不僅繼承父親的勤奮,也向農業博士們學習。
像是採有機耕作,避免病原就需維護田區清潔,若見到病株應盡早摘除移出田區外。
但一株芋頭才寥寥幾片葉,如果生病就割葉子,沒有足夠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怎麼會有足夠養分儲存給地下塊莖呢?
因此他更加勤快整理田區,日復一日。
「每天去巡有機芋頭,真的會越做越快樂!」他說。
從定苗到採收長達十個月,看著芋頭茁壯,就像孕育生命般充滿喜悅。

如今,第三代賴諭鋐也回家接續守護土地的使命!
他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農業相關科系,並也到過其他農場累積實作經驗。
帶著專業知識與阿公、父親的祖傳智慧,讓外埔有機芋頭的精神繼續發光,勇氣延續到未來。

芋頭美味秘訣 來自肥沃土地
外埔區緊鄰馳名的大甲區!
北有大安溪、南有大甲溪。大安溪流經火炎山,帶來富含石灰鈣質的肥沃土壤與純淨水源,讓這裡的芋頭質地紮實、口感鬆軟香甜,下鍋後仍能保持形狀。
小小料理秘訣|芋頭其實不是紫色的!檳榔心芋均勻分布紫色的筋絲,蒸煮熟都是純正的自然灰色。 料理時,避免汁液讓手發癢,記得「乾削皮、切塊再清洗」。 若購買量多,可切塊冷凍,烹煮時不必退冰直接下鍋。 剛煮好的有機芋頭綿密香甜,宛如熱騰騰的冰淇淋,滿室馨香。

不完美的完美滋味
從中秋過後直到農曆年前,是有機芋頭的產季。
但能上架的有機芋頭數量真的很少!
因為埋在土裡的地下塊莖,福壽螺總有辦法啃食一個洞,其實挖除後不影響品質,看起來可能不夠美麗,但這正是有機耕作的真實印記。
更是三代農友守護土地的幸福滋味,每一口都綿密香甜。
快來品嚐有機芋頭的甘甜,讓感動傳下去。
延續父親心意的綿密
水晶芋頭籤粿、芋頭粗米粉
看更多芋頭料理>>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