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黃俊誠:永續是個好主意,也能是門好生意

共好行動
2025/02/21
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黃俊誠:永續是個好主意,也能是門好生意

文/曾怡陵.攝影/張家禎

想在消費上落實永續,在琳瑯滿目的產品中,你可否一眼辨識出符合永續指標程度較高的產品?對於企業來說,提升員工福祉的同時,也能提高ESG績效?透過「永續食材指南」和「綠色餐飲指南」,都可以找得到答案。

在「2024里仁廠商交流雙年會」上,以推出「永續食材指南」和「綠色餐飲指南」,促成餐飲及消費環境永續的黃俊誠以經濟學的「灰犀牛效應」,比喻顯而易見的氣候變遷正朝著我們直衝而來。如果沒有應對的方案,總有一天會被犀牛撞上。

我們可以用恐懼的心態面對灰犀牛,也可以視之為改變的機會。全球食農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佔總排放的33%,我們要如何改變這個現狀?消費者的選擇,是一個翻轉的途徑。

Follow永續食材指南,能透過消費愛地球

黃俊誠觀察,消費者在選購產品的時候,很難一一檢視哪些是少或無化學添加,哪些是本土生產……而「永續食材指南」統整了五項永續指標,方便消費者快速採購。

指南的標示以豆莢呈現,豆莢中的5顆豆子對應友善環境、少添加物、低碳蔬食、本土生產和資源循環5項永續指標。豆莢內的豆子越多,表示產品實踐永續的程度越高。

攜手綠色餐飲指南,永續商機上看865億

在經營農夫市集的過程中,黃俊誠深切感受到地球暖化的威力,天氣熱導致更少消費者願意出門採買,加上外食人口越來越多,市集的蔬果小農生計受到影響,因此黃俊誠覺得應該把蔬果賣給餐廳。2018年,他引進英國永續餐廳協會(The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的制度,成立「綠色餐飲指南」,除了鼓勵消費者實踐永續飲食,也協助企業、醫院的員工餐廳做綠色轉型。「員工對公司買很多綠電不會有感覺,但如果可以吃到有機、無添加的食物,感覺會比較深刻。企業想做ESG,從食物著手是很好的方式。」

目前「綠色餐飲指南」合作的對象涵蓋科技業、金融業、醫療業、學界等領域,年採購有機食材約525公噸,影響人數約1萬3千人,綠色餐飲業者達460家。黃俊誠進一步推估,如果有10%的餐飲業者進行永續轉型,產業規模將高達865億元。

「永續是個好主意,也會是門好生意。」黃俊誠說,若不是在場廠商們在友善耕作的路上開疆闢土,他現在手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合作名單。他感謝前輩們的付出,如今也輪到他這個世代來為下一代服務了。

 

黃俊誠 Porfile:
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秘書長、綠色餐飲指南及永續飲食推廣協會創辦人,致力推廣低環境衝擊的飲食方式。

 

參與「2024里仁廠商交流雙年會」心得:
具有同樣核心價值的人聚在一起,找到勇氣面對未來!

演講後有一些廠商跑來詢問永續食材指南的申請流程,認為這對消費者或企業來說都是明確的依據,有利於未來的商機。這個交流會對我來說很像一個大家庭,它把有同樣核心價值的人聚在一起,大家在彼此間找到勇氣,一起面對未來的恐懼或不安。以前大家都很小,可能就做一項產品,現在越來越蓬勃發展,我看了很感動。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