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該進補嗎? 不同體質,補法不同
生活提案
2024/12/02
酸女孩╳天天里仁聯名合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四季的規律。春天發芽、夏天逐漸茂盛、秋天結實累累、冬天深埋雪中,等待來年發芽。乍看之下,冬天好像無需辛勤的付出、耕耘,只需要靜待霜雪融化,即可迎來欣榮的春日,彼時大地重新復甦。夏天注重的是動能、是「陽氣」,春秋注重的是氣機的升浮與潛降,時間來到冬天,注重的是形質的保護,是體內比較靜態的部份,也就是「陰質」。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再度回到中醫對陰陽的理解。四季之中,假若以陰陽來分析,等於半邊屬於陽、半邊屬於陰,那麼陽的那邊,就會包括春夏,陰的那半邊,會包括秋冬。夏天、冬天應該容易理解:這跟溫度有絕對關係,春天秋天又是如何劃分?實際上是看氣機的性質,往上、升浮的性質屬陽,下沉的、潛降收斂的性質屬陰,又,若是在把程度列入考慮,則春天是「少陽」,夏天是「太陽」,秋天是「少陰」,冬天是「太陰」。
「少」就是小,「太」就是大,冬天是四季之中最陰寒的時節,也是氣機收斂、沉降到底的時候。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大家會發現手腳冰冷、極少流汗、毛孔緊縮,以現代觀點看來屬於交感神經對外界溫度的調控,在中醫的理解,這就是氣機內斂的結果:溫暖的血液也因而有較大比例存留在內臟裡面,而氣需要藉由血作為載體,所以氣自然也會跟著留在體內深處。有個好處!在氣血停在何處,就回對應該處產生修復的作用。所以內部的時候,也就是最適合修復人體最重要的五臟六腑的時候。
立冬補嘴空? 越補越大洞?
有句台灣諺語是這麼說的,「立冬補嘴空」,也就是說在代表進入冬天的節氣「立冬」慣例的進行食補,乃至於藥補。這句話半對半錯呀,在氣血停留在身體深處的時候,是最適合修復的時候,以時機點來說是正確的,可是人體內的情況有很多種可能,有些人偏寒、有些人偏熱(還有更多人寒熱錯雜),有些人體質壯實、有些人體質衰弱,有些人體內水份濕氣很多、有些人體內像是沙漠一樣又乾又燥熱。
打個比方,就算外界真的天寒地凍,一家人穿著毛衣、大外套,然後把暖氣打開到室內溫度35度,也一樣會熱到中暑,一樣會全身冒汗。何況房子裡面大家狀況都不同,都穿得不一樣多,是不是應該要讓比較怕冷的人去多曬曬太陽呢?所以,補藥真的不是對所有人都好!只有虛弱的人才適合吃補藥喔!以市面上常見的藥膳內容看起來,尤其是只有「陽虛」體質才適合進補。
陽氣虛弱的人通常有下面的特徵:
● 怕冷:一般人在寒冷環境,會想穿多穿暖是正常反應。但是體內陽氣虛弱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加怕冷,人家穿一件,陽虛者可能會需要穿三件,對寒冷特別敏感,吹到一點冷風都不行。容易流冷汗-陽氣主管溫暖身體,也主管毛孔皮膚與肌肉的舒張、縮緊,陽氣不夠,正常人是會四肢冰冷,但是還能夠縮緊皮毛,來保護熱量不要散失。真正嚴重的陽虛,對皮毛會失去正常控制,造成毫無熱感的異常流汗,嚴重的甚至會心悸、頭暈、視野發黑。
● 疲倦:陽氣虛弱的人,體內能量不足,有可能發生容易疲倦、嗜睡(或是白天昏沉)、稍微活動一下就覺得很累、很喘等症狀。
●肢體表現:隨著四季氣機的升降變化,溫暖周身的陽氣,在冬天會是深藏體內的,對健康人來說,也容易手腳冰冷。但對於陽虛者來說,手腳冰冷是常態,且血流不佳的地方常常伴隨大理石斑(像是手背會變成一格一格的花紋),指甲淡紫,或伴隨關節疼痛感,或是摸起來冰涼的肢體水腫等等。
越符合上面的描述,越表示你可能具有陽虛體質,除了適合冬令進補,同時也暗示平常鍛鍊不夠,建議平常要多鍛鍊心肺功能,增強循環能力。如果因為進補而改善體力,因而荒廢了運動,就捨本逐末,所以假如是平常火氣就很大的人,錯誤進補是會越補越覺得燥熱口渴,除了嘴巴破之外,還可以發生失眠、煩躁、口苦咽乾等上火症狀,短期內就得盡量清淡飲食,多吃蔬菜來調整。
那如果不是「陽虛」體質的人,在「立冬」節氣這段時間,如果想應景喝點補物、熱湯、鍋物,如何選擇才適合自己的體質呢?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九大類,每個人狀況不同,每人皆可能跨足2~3類,建議進補前與中醫師確認自己跨那些體質,與對應體質適合的進補藥材,千萬不要隨便進補,越補越大洞。
進補外,健康最重要3件事
酸女孩長期倡議,避免高油高糖高鹽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緻、太人工,盡量都以當季原形、天然食物及天然香料為主,再次重申,好的運動習慣、充分的睡眠、正確飲食方法,遠勝一切補藥。
至於小朋友,建議最好不要隨便吃補,補太多不但毫無幫助,錯誤的進補方法還可能影響孩子的發育成長,內分泌系統如果接受到太多錯誤指令,容易打亂身體的發展節奏。
適合各種體質朋友的補冬、冬春熱湯鍋物料理
1. 冬季盛產白蘿蔔+香料概念鍋物《白蘿蔔泥咖哩鍋》
2.冬春盛產菠菜+蛋白質滿滿鍋物《昆布菠菜豆漿鍋》
商品推薦 - 備齊食材做菜去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