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谷農場-以紅藜振興原鄉部落 鼓勵友善耕作

農產品與農友
2017/03/28
樹谷農場-以紅藜振興原鄉部落 鼓勵友善耕作

撰文&圖片提供/環島食堂

紅藜,是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傳統作物,多拿來與稻米一起煮,或作為小米酒的酒麴,成熟時整株色彩斑爛,多所艷紅,在陽光下閃耀,是一種跟原住民命力互相呼應的台灣原生植物,2008年被正名為「台灣藜」。

經研究發現紅藜飽含營養成份:與牛肉相近的蛋白質、比地瓜更高的膳食纖維,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物,還有鎂、鋅、鍺、硒等豐富礦物元素,是全方位高機能、高營養的保健食材,加上穗實色澤艷紅,被稱為穀物中的「紅寶石」,近年來掀起一股吃紅藜養生的健康風潮。

 

從原民糧食作物 躍為「超級穀物 」

2009年八八風災,奇美集團投入賑災時,發現屏東三地門部落家家戶戶種著紅藜,做為糧食作物和釀小米酒的酒引,經深入了解與臨床實驗後發現紅藜營養保健成效驚人,於是開始與屏東三地門青葉部落、台東卑南鄉等原住民部落簽訂契作,自己位於台南的農場也嘗試育苗耕種,做為調節產量與示範教學之用。

以原民為師。當年農場場長請教原住民如何種植紅藜?天真熱情的原住民不忘請場長對著紅藜唱歌跳舞才長得好。後來等位於台南的農場種出紅藜時,還特別包車請三地門原民前來觀賞,這一段平地與原民作物相遇交會的故事,至今仍讓場長念念不忘~

里仁與樹谷農場合作的機緣同樣來自於振興原民部落、推廣無農藥、無化肥等友善耕作的理念。里仁委請樹谷農場管理把關,從拜訪原住民農友、關懷友善耕作、生產到銷售管道各司其職,建立一個協助原鄉友善耕作的平台。

 

紅藜耐旱粗放,色彩斑斕,生命力強

紅藜耐旱粗放,色彩斑斕,生命力強的形象,與原民奔放的生命力頗為契合。每年10月中下旬,開始陸續用人工撒種,每走一步,形成規律間隔,比機器播種還好。三、四月抽穗結果,穗實由綠轉紅橙黃變色時,就可以採收。

紅藜最高可長到跟成人一樣高,採收時,一手握住成熟穗實,一手握住鐮刀向內割,一次就可以割下一串,刷~刷~刷~,阿公阿嬤們手腳俐落,一下子割滿一車。

跟曬稻穀一樣,採收後的紅藜先鋪在庭埕空地,吸收天然陽光與地氣,三、五天曬乾後脫粒、過篩去雜質、脫殼。紅藜穗實雖小,卻營養豐富,不愧是超級穀物。


藜麥vs.紅藜 系出同屬 營養豐富

紅藜?藜麥?傻傻分不清楚???

近來流行的超級穀物--「紅藜」和「藜麥」系出同門,不僅名稱像、外型口感營養也相近,巧合的是它們都來自於原住民。紅藜,是台灣原住民傳統糧食作物,成熟時整株色彩斑爛,穗實多所艷紅,是台灣原生種故被正名為「台灣藜」。

藜麥又被稱為印地安麥、奎藜、灰米或小小米,是南美洲南高山原生種,依照顏色及風味分為白色藜麥、紅色藜麥、黑色藜麥,為印地安人的主要糧食作物。因台灣多進口紅色藜麥,外觀相似,故容易混淆。

台灣藜營養成份與藜麥類似,但整體營養素更高於進口藜麥,台灣藜比進口藜麥更好。請多指名購買台灣藜~

 

藜麥vs.紅藜

 紅藜藜麥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Chenopodium quinoa
分類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目/莧科/藜亞科/藜屬/台灣藜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目/莧科/藜亞科/藜屬/藜麥
名稱台灣藜印地安麥、奎藜、灰米或小小米
產地台灣原生種南美洲高山原生種
用途台灣原住民糧食作物&小米酒酒引印地安人的主要糧食作物。
外觀植株最高可達兩米,成熟時微彎。穗實未熟為綠色,成熟轉紅橙黃色依照顏色及風味分為白色藜麥、紅色藜麥、黑色藜麥

 

紅藜入菜 健康營養 美味創新

作為超級穀物,料理手法也超級多變,紅藜被視為食材入菜,煎煮拌炒,健康美味。除了摻在米飯中直接吃,或做成飯糰,也可以加在義大利麵、鬆餅中,做沙拉、麵包糕餅,還被加工做成蛋捲、水果塔和冰淇淋。

料理前請先注意以下撇步,就可以嘗試紅藜入菜的各種新鮮吃法喔~

【洗】紅藜外表含天然皂素,略帶苦味,不論選購脫殼與半脫殼產品,烹煮前需要以篩網盛裝,用清水搓洗數次,至沒有泡沫為止。

【煮】依食用數量單獨煮或依個人洗好與白米混合,以電鍋烹煮。不管單獨煮或加白米煮,別忘了加入與紅藜一樣1:1的水。

【芽】紅藜再生能力強,烹煮前後若泡水較久會長出細芽,此為正常狀況,敬請安心食用。

商品推薦 - 快來試試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