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茄子比一比

蔬食營養力
2025/10/27
常見茄子比一比

圖/文:里仁

走進里仁,一整排深淺不一的紫色身影:長長的、圓圓的、名字還可愛到叫「麻糬茄」。你也在想:到底差在哪、要怎麼料理才好吃?跟著這份小抄,把台灣常見茄子一次看懂、好吃不踩雷。

 

茄子家族速查表

品種外觀與產季口感與特色料理建議
麻糬茄長 40–45 公分、尾端較尖易彎、深紫色;夏秋為主皮薄幼嫩、Q軟帶彈性、易入味;加熱後也能較好保存花青素蒸、炒、煮、炸都可以;快炒蒜香、清蒸醬油薑汁超對味
胭脂茄細長約 25–35 公分、尾端較圓、亮紫色;冬春為主表皮較硬實、茄肉細膩,外觀與麻糬茄相近但較短、色淺中式家常最愛:清蒸、快炒、燴煮;三杯茄、豆瓣茄子都很搭
日本圓茄外型短小渾圓、肉質飽滿有彈性茄味淡、皮肉較厚;經烤/炒後轉軟綿可口切片酥炸、味噌烤、照燒燒煮;居酒屋人氣下酒菜

小提醒:想快速分辨麻糬茄 vs 胭脂茄——看三件事:長度(麻糬較長)、顏色(麻糬較深)、尾端(麻糬較尖、胭脂較圓)。

聰明挑選&保存

  • 怎麼挑:表皮要亮、有彈性、按壓能回彈;瓜蒂青綠不乾枯;拿起來有份量但不過重。
  • 怎麼洗不變黑:切開易氧化變色,處理時放入清水或淡鹽水中沖洗、浸泡,能減緩變黑。
  • 怎麼放:買回家先別切,擦乾後裝入保鮮袋冷藏蔬果室;切好要盡量當天吃完。
  • 零浪費:剩餘茄子切丁汆燙後冷凍,之後炒麵、燉咖哩、做披薩配料都方便。

料理靈感一把抓

  • 軟嫩派:麻糬茄清蒸後拌蒜醬油或胡麻醬,入口像麻糬般 Q 軟。
  • 家常派:胭脂茄快炒九層塔、三杯風味或豆瓣燴,白飯殺手。
  • 濃香派:日本圓茄刷味噌與蜂蜜烤至金黃,或切厚片酥炸再淋照燒醬。
  • 健康加分:茄子富含花青素、生物類黃酮與膳食纖維,有助日常保養與代謝,紫得漂亮、吃得安心。

 

常見問答(FAQ)

麻糬茄和胭脂茄怎麼快速分?
麻糬茄較長、色更深、尾端偏尖;胭脂茄較短、色淺、尾端較圓。產季也不同:麻糬茄夏秋、胭脂茄冬春。

切開茄子為什麼會變黑?如何避免?
與空氣接觸氧化所致。切好後浸泡清水或淡鹽水、或加一點醋水,並盡快烹調即可。

想吃保留更多花青素,怎麼煮比較好?
溫和的蒸、快炒時間較短;麻糬茄皮薄更易保留色澤與營養。

日本圓茄要怎麼煮才好吃?
適合高溫碳烤、熱炒或酥炸,再搭味噌、照燒等醬汁,口感會轉軟綿。

茄子怎麼保存最耐放?
整條不清洗、擦乾後入保鮮袋冷藏;切開後趁新鮮食用,或汆燙後分裝冷凍備料。

 

里仁的承諾

在里仁,我們優先支持🌱友善農法、讓土地少一點負擔;鼓勵☀️當令飲食,夏秋吃麻糬茄、冬春嚐胭脂茄,風味剛剛好;也實踐♻️永續價值,從正確保存到剩食再利用,把每一顆茄子都吃得踏實又不浪費。今晚就用一盤紫色料理,為餐桌與地球加分吧。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