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雨、暖冬 有機作物怎麼辦?
共好行動
2019/05/20
文 /陳儒瑋 圖片提供 /里仁 、黃基峰
台灣是蔬果寶島,隨著時節生產美味又營養的蔬菜水果,品項眾多,除了颱風來襲 ,消費者幾乎都能在 市場或賣場享受選購的樂趣。
然而,隨著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已成常態,貨架上的蔬果也悄悄產生變化,部分水果數量銳減或爆量,消費者不易察覺,但苦的卻是日日辛勤於田間的農友們。
喜歡台灣土芒果酸甜滋味的人,今年可能要失望了。長達3個月的暖冬、雨水不足,土芒果樹開不了花、結不了果,高雄市茂林部落農友詹明士說,春季收成估計只有3成。相反的,火龍果、芭樂、鳳梨等水果卻因暖冬效應,陸續發生產期提前、產量暴增,雖是豐收但也擔心價格崩盤,讓農友心頭滴血。
暖冬、酷暑、強降急驟雨、超大寒流、3 月颱風來襲……愈來愈多原本屬異常、偶發的氣候現象變成生活的常態。下大雨、 颱風、天氣太冷或太熱,人們還能適時增減衣物,但在農業生產上,卻會導致產量減少、病蟲害嚴重與品質不穩等問題。
氣溫忽高忽低病蟲害隨之而來
許多人引頸期盼的季節水果玉荷包原應於夏天登場,然而今年2月荔枝的開花季遭逢暖冬,炎熱高溫、降雨不足,加上荔枝樁象危害嚴重,讓荔枝、龍眼等的開花率不到三成,不但老饕吃不到,連蜜蜂採蜜都大受影響,蜂蜜產量因此下滑。
負責供應里仁農產品的福業公司與有機農友長期合作,深切感受到氣候急遽變化所帶來的衝擊。產能開發副理張祥生心痛地說,最近的冬天暖得像夏天,使得黃條葉蚤多到讓白蘿蔔表面坑坑疤疤、桶柑受銹蜱危害則果皮顏色變黑。雖說果皮損傷 不影響營養價值,但賣相不佳,卻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使農友蒙受損失。
除了病蟲害影響農作物賣相,其實,產量與果實風味也深受溫度變化影響。以印度棗為例,福業公司總經理李逢祺說:「正常氣候下,果實處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中會慢慢變甜而後轉至成熟,但今年天氣炎熱加上低溫天數不夠,棗子可能在還沒長大變甜時就轉熟,產量、大小與風味就差了 一些。」
有機農友發揮智慧 尋求環境與經濟均衡
氣候變遷對於慣行或有機農作物都會帶來損害,但由於有機農業可使用的資材相對較少,挑戰因而更加艱鉅。
堅持有機耕作理念的農友面對挑戰,除了精進技術、更發揮智慧來因應,期望能維持收成及品質。在嘉義縣六腳鄉經營「尚軒園有機農場」,主要種植彩色甜椒和小蕃茄的農友謝水明談到,氣候變遷對農作物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病蟲害問題,尤其是繁殖速度超快的蚜蟲,簡直防不勝防。「我利用草蛉與瓢蟲來除去蚜蟲,能夠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成效也相當不錯。」
彩椒適合的溫度是攝氏20 ~ 25° C,當高 溫熱浪來襲該怎麼辦呢?謝水明架設隔熱網來阻絕外來熱氣,在溫室種植的彩椒並不需要太多水分,倘若真的面臨久旱無雨情況,可以補充水分。
季節交替的春夏、秋冬之際,溫度變化讓農作物易受病蟲害影響。但在氣候變化多端的今日,病蟲害發生的機率更勝以往。
調整產銷結構 迎戰氣候變遷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台灣年平均溫度升高,下雨日變得少但急雨和豪大雨卻時有所聞。氣候變遷增加農產品產量與品質的不可預期性,讓生產和銷售兩端都辛苦。
「人畢竟無法掌控大自然,所以面對氣候劇烈變化的情況,只能暫時透過農產品調 度來調節。」李逢祺總經理分享福業公司的因應策略,包括從源頭擬訂生產規劃、提升農友技術,及拓展更加多樣化的流通模式來支持有機農業,也期待消費者能以實際的消費支持,減緩生產者的壓力。
從產地到餐桌 感恩生產者的辛勞
消費者將不施農藥、化肥和殺蟲劑的有機 蔬菜買回家烹調成餐桌上的佳餚,除了吃得健康安心,也為這片土地投注一分善待和永續的力量。然而,今年的白蘿蔔,因暖冬造成的病蟲害外觀長得不佳,不了解的消費者迭有抱怨。「說真的,要找到漂亮的還真是不容易!」張祥生副理苦笑說,種有機就是要靠天吃飯,架上賣相稍差的蔬果其實都是挺過極端氣候的勝者,也是農友辛苦的心血。「能吃到如此歷經艱辛的有機蔬果,心中充滿感恩!」
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認為,里仁的社會責任之一,就是讓消費者理解並願意支持有理念的農友。「我們可能無法阻止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但至少可以支持受衝擊最大的第一線生產者。」
所以,里仁積極舉辦連結產地的體驗活動,期望持續拉近生產和消費兩端的距離,讓消費者能更了解產地端的辛苦及面臨的挑戰。今年3月的「果樹認養計畫」,文旦柚和蓮霧的認養都大受歡迎。藉由舉辦產地之旅,消費者來到田間實際參與栽種採收,親身體會生產者的辛勞和看天吃飯的無奈。
生產+消費 協力減碳
氣候變遷對農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負面衝擊,除了產量減少、作物不美觀,還有因作物品質受損,致使消費者購買意願降低,影響農民生計,這些負面衝擊環環相扣,威脅著有機農業的穩定發展。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榮譽教授郭華仁指出,降低溫室效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大氣中的碳變少,其中便包括實行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不使用來自石油的化肥與農藥、減少機械翻土次數與栽種多樣化作物,這些做法都能有效減少碳的排放。消費者支持台灣有機農產品,力行多蔬食、惜食不浪費的原則,就能減少飲食的碳足跡。長遠來看,生產者實行有機農業、消費者透過行動支持,兩者協力合作,創造雙贏,是降低溫室效應的解方之一。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世界不會被惡毀滅,除非我們袖手旁觀」,我們應該看重氣候變遷對有機農業的影響。如果我們不能體諒有機蔬果供應不穩定或外觀風味上的減損,並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勞心費力的農友,那麼位處高危險區的台灣有機農業,前景難料。
今日全球暖化對氣候驟變與糧食生產造成的多重影響正提醒著我們,每一次的消費、每一餐的飲食都是可以光復大地的具體行動。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專刊 第53期
商品推薦 - 快來試試看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