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買一顆醜蔬果 產地就多一分力量
共好行動
2016/07/01
文/李偉麟 攝影/林建豐 圖片提供/里仁、Shutterstock、春一枝
全球正興起一股風潮,用消費的力量,讓被蟲咬過、形狀不漂亮或表皮有坑疤的醜蔬果,由產地躍上餐桌。除了減少食物與勞動力的無端浪費,更重要的是,支持產地端使用友善土地的農法,消費者吃下肚的除了美味、新鮮與營養,還多了一分安全與健康的保障。
「老闆,幫我挑兩斤橘子,要選外表漂亮、大顆一點的喔!」這樣的對話,天天在菜市場上演;家庭主婦對菜攤上的農作物挑三揀四,只挑漂亮的、大顆的、對稱的、鮮豔的及完好的購買,幾乎是每一位婆婆媽媽上菜市場買菜,慣常的心態及做法。然而,菜攤上那些彎曲的小黃瓜和木瓜、人蔘狀的紅蘿蔔、外皮不亮的蘋果、特別小號的苦瓜等「醜蔬果」,難道真的與「漂亮的蔬果」不一樣嗎?沒有營養價值嗎?
支持醜蔬果 啟動食安良性循環
「醜蔬果」指的是樣貌醜陋,或者形狀、大小、外表等不符合盤商規格化收購條件的作物,也稱為「格外品」(規格外的產品)、NG蔬果(No Good)。順應四季變化,氣溫、濕度等影響,或受昆蟲親吻,農產品會有各種樣貌,要求齊一規格,其實並不符合自然法則。醜蔬果因為沒有去路,無法進通路販售,只能由農民自行吸收,或任其在產地腐爛作肥料,造成食物的浪費。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有高達1/3的食物遭到浪費或損壞,其中有54%的糧食,根本沒有機會從產地到達餐桌。但是,醜蔬果與漂亮的蔬果一樣,有著相同的新鮮度、口感與營養價值,因此,讓消費者認識醜蔬果的價值,願意購買的實際行動,是改變這個現象的唯一途徑。而且這麼做,改變的除了減少食物被浪費,更能夠形成一股支持的力量,讓對土地友善的農民,有能力繼續採取有機、無毒的作法,或者減少噴灑農業與施用化肥的量,在食安方面形成良性的循環,創造農民、土地、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為了讓消費者重視醜蔬果的價值,世界各地已出現許多令人驚艷的創意與作法。例如英國「廢墟中的寶石」(Rubies in the Rubble),創辦人珍妮・道森(Jenny Dawson)及蘇菲・高爾・布朗(Sophie Gore Browne),將菜市場小販丟棄的蔬果,搖身一變為甜美的果醬。
在台灣,春一枝商行創辦人李銘煌,則將台東生產過剩、過熟及賣相不佳的水果,製成冰棒。高比例的水果原料,取代人工色素調色調味,讓消費者嘗到新鮮又原味的健康冰棒。
此外,也有更多的通路端加入販售醜蔬果的行列。除了支持有機與無毒農法的里仁、主婦聯盟等,早已培養出一群忠實的醜蔬果支持者,農會超市及一些連鎖通路,也開始在賣場部分區域闢出醜蔬果專區,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醜蔬果的價值。
營養勝於外觀 重新認識食物價值
知名的親子教養作家番紅花,就是以行動支持醜蔬果的消費者之一。她曾經在家裡親手種植過小黃瓜和茄子,知道每一個果實,天生就長得不一樣,雖然她對作物付出的心血卻是一樣的;因此,她很能夠體會農友的辛勞,尤其是採取有機或無毒農法的農民。因為不施農藥化肥,崇尚天然的耕作態度,蔬果遭受風雨及蟲害的風險較大,所收穫的蔬果在長相和大小各方面,不符合一般盤商收貨規格的比例也會比較高。
已經習慣在買菜時不會避開醜蔬果的番紅花表示,醜蔬果因為賣相差,在產地時就被盤商過濾掉了,這對農友來說是很大的損失,消費者不容易看到反映產地真實面的醜蔬果,里仁及主婦聯盟,是她能夠比較有機會購買到醜蔬果的地方。她希望未來也能夠在傳統菜市場及更多的通路,見到醜蔬果被販售。因為,只要新鮮,蔬果的價值跟外觀是毫無直接關聯的,不應該有差別待遇,更不應該變成農友自行承擔的損失。
至於春一枝商行,製作冰棒的原料來源,除了收購過剩的水果,醜水果也是其一。例如,有一家自然熟成後才採收的芒果園,外觀漂亮的外銷日本,而外表有斑點的,則由春一枝收購。
購買就是支持 做農友的後盾
里仁在1998年開始因推廣有機,不灑農藥、化肥,順應四季天候,農友種出許多醜蔬果。副總經理韓敬白說,有鑑於每一顆作物都是得來不易,里仁成立之初就開始推動醜蔬果的觀念,帶領消費者重新認識食物的價值在於新鮮與營養,而不是外觀,成功地培養了一群認同理念的消費者,因此再醜的蔬果都有人買,連被蟲吃掉葉子只剩下梗的「網球拍蔬菜」,或是形狀奇特的「五爪紅蘿蔔」,也能獲得支持。
另一方面,里仁也透過加工的方式,讓盛產過量的醜蔬果,變身營養美味的食品。例如把賣相不好或過剩的紅蘿蔔做成紅蘿蔔汁、把因天候而裂開的地瓜製成地瓜塊、地瓜燒、地瓜包等,打造里仁的另類暢銷品。
▲順應四季天候所生產的有機蔬果,大小、外型、色彩,甚至口味都不一樣,卻是源自自然的健康保證。右圖為里仁把賣相不好或過剩的紅蘿蔔製成100%全果胡蘿蔔綜合蔬果汁。
韓敬白說,許多農友看到自己種出的蔬果,即使醜仍然有人買,就會有信心繼續朝有機轉型邁進,許多還在觀望要不要轉型有機的農友,看到這類成功的案例,就有信心跟著投入,對消費者而言,可說是多了一分安心食的福氣。
李銘煌有感而發地說,「水果只要新鮮、能夠吃,種了就應該要有人買。春一枝希望能夠扮演後盾的角色,給農友一份希望。」而「醜蔬果真的賣不出去嗎?」,則是番紅花大膽地向產銷供應鏈的提問。她希望產銷體系中的每一個環節,能夠嚴肅思考這個問題。韓敬白則語重心長地指出,「沒有願意投入的農民,我們就沒有營養安心的食物。」的確,讓消費者能夠真心支持醜蔬果,才是啟動這場革命性改變的主要關鍵。
支持醜蔬果 你可以這樣做
- 買菜時養成不挑菜的習慣
無論在傳統菜市場或生鮮商店,儘量選擇醜蔬果,讓攤商與店家知道,醜蔬果其實是有市場的,鼓勵通路接納醜蔬果。
- 購買有機、無毒農作物
採用有機或友善農法(減農藥、減化肥)種植的作物,往往會有形狀不工整、尺寸太小或太大、表皮有蟲咬、坑疤等現象,相信它的營養價值、口感與味道,以實際行動購買,鼓勵農友繼續採用友善土地的農法。
- 讓家人品嘗醜蔬果好滋味
醜蔬果上餐桌後,先詢問家人或朋友們是否好吃,再告訴他們食材是醜蔬果,鼓勵消費端重新認識食物的價值。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季刊 No.42, P.4~7
商品推薦 - 快來試試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