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食材指南 邀你用「吃」來實踐永續!

共好行動
2022/10/25
永續食材指南 邀你用「吃」來實踐永續!

文|曾怡陵  圖|里仁、黃基峰、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freepik

永續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台灣也希望迎頭趕上、全民動起來。

眼見企業、產業將碳中和、淨零排放等觀念納入經營的思考,個人又該如何透過飲食實踐永續?

跟著「永續食材指南」的指引,你我可以清楚辨識食物生產背後的永續價值。越多人有意識地消費,就能推動產銷鏈生產符合永續概念的食物。

 

根據「自然食物」(Nature Food)期刊於2021年發表的文章顯示,全球糧食體系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永續農業與永續飲食同樣重要。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在2021年的永續飲食生活節中說:「推廣永續飲食的第一步,就是讓人們很容易買到永續食材。」而「永續食材指南」的催生,就是希望讓消費者容易辨識符合永續概念的生鮮蔬果與食品,從日常飲食中就能實踐永續。

 

蔬食
人們很容易買到永續食材,就是推廣永續飲食的第一步。

 

透過指南,引導消費者辨識永續食材

「永續飲食推廣協會」是由一群關注農業與永續飲食的人士共同發起,包括臺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暨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秘書長黃俊誠、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何佳穎等人。「一般民眾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好好了解食材、食品是怎麼來的。」黃俊誠表示,指南的用意是引導消費者辨識永續食材,目的不只是「吃得健康」的利己目標,而是希望人與環境共存「我們發的願比『永續食材指南』字面上看到的要大,希望能夠形成普世價值,不光是影響個人和企業,也能影響政策。」

 

永續食材指南@誠品_from水花園_500
永續食材指南可以引導消費者清楚辨識通路貨架上商品符合哪些永續食材指標。

陳玠廷表示,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四大轉型策略裡與永續飲食緊密相關的是「產業轉型」和「生活轉型」,而後者提到的「零浪費低碳飲食」,與「永續食材指南」的五大原則「友善耕作、少添加物、低碳蔬食、本土生產、資源循環」密切相關。他說明,如果消費者願意改變消費選擇,就能支持農業生產中永續、淨零的作法,否則有行無市,「產業轉型」也無法發揮效益。而「永續食材指南」正是具有促進永續消費的具體引導和帶動產業升級的正面意義。

 

永續食材的五大指標  兼顧生產與生態

「永續食材指南」的五大原則依序為友善耕作、少添加物、本土生產、低碳蔬食以及資源循環,並以台灣食材中常見的豌豆為象徵,設計出「永續豆莢」概念的標章。豆莢內的豆子越多,表示該產品符合永續的指標越多,也更趨向於低碳生產的目標。

 

永續食材指南 五大原則

 

黃俊誠一一說明其中內涵。友善耕作的核心價值是與生態共好,他舉例:「我們鼓勵農民不噴農藥做有機,同時以里山精神,讓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共存。」而「少添加物」這項指標,除了在加工食品方面透過添加物的減少或完全刪除,達到減低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的結果,其中也蘊含著鼓勵消費者多食用原型食物的美意。因此,若是不經加工的生鮮食材,本身就是原型食物,也符合「少添加物」的指標。

 

永續食材指南鼓勵與生態共好、友善耕作及強調本土的農業生產方式。

「低碳蔬食」則是鼓勵低碳的飲食型態,一人三餐不吃肉、蛋、海鮮的蔬食,可以減碳2公斤。越多人實踐永續飲食,就能對生活減碳有實質的效益。「本土生產」關係著食物碳里程,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越近,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就越少,而推動在地生產,更能提升本土糧食自給率。

「『資源循環』就字面上來講,希望是可持續的運作。其中可發揮的創意很多,生產者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黃俊誠表示,在農業生產端,希望農友減少農業廢棄物,甚至循環再利用,像利用曬乾的稻稈來做緩衝包材就是很好的範例。而食品生產過程中,我們鼓勵業者實踐全食物利用、無法回收包材的減量,生產製程中廢棄物處理等資源循環的努力。

 

用消費力,推動產業落實永續

「永續食材指南」一推出就獲得各界迴響,響應的包括里仁有機蔬食通路、上下游市集、綠色餐飲指南的200多家餐廳、上百位農友及食品廠商等。「永續飲食推廣協會」也正跟重量級連鎖量販店洽談合作細節,將持續擴大指南的能見度。

「永續食材指南」除了引導消費者做責任性消費,未來也將推動企業進行責任性採購,引導企業多採購永續食材,幫助企業實踐永續發展目標。有了來自關注永續議題的消費者、企業、通路和餐廳業者各界的支持與推動,「永續飲食推廣協會」就可以持續鼓勵農友和廠商,改善生產作法以符合更多永續原則。

 

成為永續飲食的實踐者 一起守護地球

陳玠廷對「永續食材指南」的推出表達肯定:「政策的推出都需要很多的配套去支持,才能達到效果」。他表示,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只是把方向訂出來,但真正能讓政策落地、完成的關鍵是消費者。「永續食材指南」對關注永續的消費者,提供可辨識標章,方便採買;對想嘗試或不清楚永續概念的消費者,提供引導和食農教育。

黃俊誠說:「企業也由個人組成,如果每個人能夠有永續的意識,就可能推動集團改變。」,「永續食材指南」的運作希望藉助消費抉擇的力量,影響通路的上架規範,再透過通路的上架規範帶動上游農友和廠商的生產方向。黃俊誠認為唯有推動產業的正向循環,永續飲食才能夠真正成形。

 

購物
消費者在選擇每日飲食及食材採買上,就能為減碳盡一份心力。

黃俊誠期盼「永續食材指南」的概念慢慢擴散到產銷鏈,逐漸形成彼此互助的綠色產業生態圈,擴大永續飲食的影響力。有機通路、小農市集、綠色餐廳、食品廠商等產業雖各有差異,但都以永續作為共同的核心價值,透過「永續食材指南」平台汲取資源,互相串聯就能形成強大的永續飲食供應鏈。

讓永續的概念在產銷鏈中順暢流動,消費者、生產者和通路,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食物」來守護地球的永續,這就是「永續食材指南」的最大效益。

 

永續食材規範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第71期  封面故事P6~9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