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蛋白質互補法」,聰明攝取完全蛋白質!

蔬食營養力
2023/11/21
善用「蛋白質互補法」,聰明攝取完全蛋白質!

文/Cofit營養師 張宜婷、里仁 • 圖/Cofit

近年來吃蔬食的人口日益增加,據2020年的數據統計,彈性素食主義者的佔比已達全球人口的42%。但蔬食者常有「蛋白質補充」上的疑問。根據 Cofit 營養師的諮詢經驗,最常被問到的有:「要怎麼知道蛋白質攝取足夠?」、「不吃蛋奶該怎麼補充蛋白質?」、「大豆製品吃多容易脹氣、該如何補充蛋白質?」

其實植物性蛋白來源遠比動物性蛋白廣泛,加上膳食纖維豐富、膽固醇低,對心血管疾病或體重管理者來說相對友善。但是由於植物性蛋白大多屬於「不完全蛋白質」,因此若單一攝取某種蛋白質來源,容易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

人體蛋白質由20種胺基酸組成,其中9種只能透過食物攝取,又稱為「必需胺基酸」。食物中的胺基酸若少了這9種中的任何一種、就被歸類為「不完全蛋白質」。而每種植物性蛋白都含有不同胺基酸組成,因此最聰明的補充方式就是「多元攝取」,透過「蛋白質互補法」來補充完整的必需胺基酸、確保獲得全面營養。

用「蛋白質互補法」搭配出完整的必須胺基酸

透過食物搭配,同時食用兩個或更多種不完全蛋白質的食物。由於每種食物含有的必需胺基酸剛好不同,若能一起攝取,就互補其不足,成為「完全蛋白質」!搭配技巧可以參考以下方式:

►不完全蛋白質互相搭配

植物性食材中,「穀類」的離氨酸含量較少,「乾豆類」則缺乏甲硫氨酸,互相搭配攝取可以補足彼此缺少之處,以獲得更完整的胺基酸種類。例如黑豆飯就是利用米飯跟豆類互補成完全蛋白質的搭配方式。

►不完全蛋白質與完全蛋白質一起食用

「乳品類」及「黃豆製品」皆屬於完全蛋白質。餐點中加片起司,或喝杯牛奶,即可提升該餐的蛋白質品質。而全素食者可以多選擇植物性蛋白中的完全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豆腐、藜麥及其製品,加上堅果類還能攝取到優質的植物性油脂。例如日常在喝豆漿時撒上堅果粉,就能吃得更營養豐富!

善用「蛋白質互補法」,並注意食物攝取的量及類別,即可降低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而張宜婷營養師也建議,無論是自煮或外食,都要多攝取原型食物;加工食品也以使用安全、天然來源成份的產品為優先選擇。

10個補充蛋白質的蔬食食譜推薦:

豆包蔬菜捲

毛豆濃湯

芝麻醬豆包涼拌粉絲

麻婆天貝

鷹嘴豆天貝泡菜夾饅頭

臭豆腐粉絲煲

芝麻豆漿鍋

花生醬豆漿餅乾

莓果豆漿燕麥

小麥草豆漿拿鐵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返回列表